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讓我們一起「撿」月亮

行星際空間其實雜物繁多,以至於我們的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率在軌道上行進時,每天都會掃起數百噸、尺寸大
多小於沙粒的流星體。它們高速衝撞地球大氣所產生的熱,會造成它們的表面汽化,導至大部分的流星雨直接焚毀在地球的高層大氣裡。而地球脆弱的物種則有賴於這層保護罩,才得以繁衍演化。而較大的流星體,除了表面會被燒焦之後,基本上會相當完整的抵達地球表面。


你或許認為經過了46億次的繞行太陽之旅後,地球應該已經清掉了軌道上的所有碎片;答案是:還沒有。不過和地球過去的遭遇比起來,現在的情況顯然大有改善。大約在太陽和行星形成5億年後的年代,有多到難以想像的碎片不停掉落到地球上,所產生的撞擊熱不斷累積,導至大氣熾熱無比,而地殼則完全熔融。

其中一顆非常大型的碎片,造成了月亮的形成。分析由阿波羅探月計畫太空人所帶回來的樣本,發現月球鐵和更重的元素之含量意外的少。很可能是一顆火星大小的迷途原行星和地球發生擦撞,而從地球缺鐵的地殼和地函噴飛出去的碎片,繞著地球運行並聚合成我們美麗但低密度的月亮。

除了這個特別重大的事件之外,嬰孩期地球所經歷的重轟炸期並不獨特,因為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和大型天體也都經歷過。大家也都受到重大的破壞,不過只有缺乏大氣的月球和水星,大致保存了這個時期的撞擊記錄。

太陽系不但得承受形成時所留下的廢料之撞擊,近行星際空間裡還散布著因火星、月亮和地球受到高速撞擊,表面反彈時所拋出的各種大小之岩石。流星體撞擊的電腦模擬證明,撞擊區附近的表岩噴飛的速率高到可以掙脫天體的重力束縛。從地球上火星隕石的發現率,我們推斷每年大約有1千噸的火星岩石會掉到地球上;而每年或許也有大約等量的月岩會掉到地球上。回想起來,我們其實用不著特地飛到去月亮拿月球岩石,地球上就多得是。只不過,我們沒辨法挑精撿瘦,而且在阿波羅計畫年代我們也不知道有這回事。


摘自《宇宙必修課》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