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終,是每個人最後的希望,但該怎麼做,才能讓這件事成真呢?本書打破關於「臨終」、「死亡」的6大迷思,
唯有認清事實,才能讓自己與所愛之人,在人生最後一段時間安穩圓滿,不留遺憾。
或許你會疑惑:給予營養為什麼是維生治療?但是你知道嗎?在美國,針對患者管灌飲食的問題,曾經引起廣泛的爭論。
就算是腦死患者,只要安裝人工呼吸器,確實進行營養補給,有的甚至可以活上數十年。美國的南西.庫珊(Nancy Cruzan)事件中,南西已經處於植物人狀態,她的雙親要求中止南西的營養補給,密蘇里州則持反對意見,因此進行了多次訴訟。最後終於判決「中止營養補給」,南西也在中止營養補給的十二天後死去。
由於南西是有自發性呼吸的植物人,與呼吸中樞壞死的腦死又有所不同。不過,腦死狀態當然也一樣,就算安裝人工呼吸器,讓肺部與心臟運作,但不進行營養補給的話,患者就會餓死。
就算不是腦死,只要長期臥床,也無法自行進食,若置之不理,一定會餓死。因此,目前在日本,對於無法自行進食的患者「幾乎」都會進行營養補給。單靠點滴並無法補充足夠的營養,因此,醫師也會使用點滴之外的方法。營養補充法有以下幾個方式。
第一種是將導管插入中央靜脈裡,進行全靜脈營養療法,又名中心靜脈高營養療法。會採取這種方法,是因為一般經由末梢血管(如手肘或手背上的血管)的點滴,營養非但不易進入體內,營養不良患者的血管還很容易發生點滴漏針的狀況。
第二種是從鼻子把管子放進胃部的管灌飲食。
第三種則是在腹部(腹壁)開一個洞與胃相通的鈕扣型胃造口術。
第一種是利用血管的營養補給法,所以是靜脈營養法,後兩者則是利用消化道的營養補給法,所以稱為腸道營養法。就臨床觀察來說,運用腸道比較接近人類原本的生理狀態,即便補充相同的熱量,採用腸道營養法的患者,會給人精神恢復狀況較好的印象。此外,由於靜脈營養法管理困難,較不容易轉為居家護理或轉院。
因此,除了在管灌飲食時發生不慎吸入(本來營養液是直接運送到胃部,照理不該發生吸入的狀況,但仍有案例是營養液從胃部逆流至食道或口腔,引發吸入,導致無法再使用管灌飲食)的情況之外,基本上都會選擇腸道營養法。
拜腸道營養法之賜,就算患者臥床不起、無法攝取任何食物,仍舊可以長時間存活。甚至有些患者因為營養狀態的改善,讓失智症症狀稍微減輕,或是運動機能有所改善,引發感染的頻率減少等。這種狀況當然可以說,幸虧有進行營養補給。 然而,相當多患者在進行營養補給之後,變成「只是活著」,也是不爭的事實。這意味著患者要在鼻內插著管子,或是有胃造口術(相較於前者這個還算較能接受)的狀態下,長期存活,有時根本一直臥床不起。這對患者而言,真的是幸福嗎?
醫師不想因為不施予營養補給,遭受良心的苛責,也不想因此受到周遭的責難;病患家屬也不想認為是自己殺死患者,更不想被別人如此看待。於是,就演變成「因為不這麼做就會死,那還是進行營養補給吧!」、「嗯,那就拜託了。」的局面。
可是,希望各位能夠思考一下,已經無法自行進食的患者,在過去醫療尚未如此進步的時代,等於一切都結束了。我認為以往「無法自行進食時,就是該走的時候」的觀念,現在也有一定程度的正確性。在靜脈營養法及腸道營養法都尚未出現的年代,大家都是這麼死去的,而這對當事人來說,應該不會有太大的痛苦。 「已經無法進食,那就進行營養補給吧!」
當醫師這麼表示時,多數家屬都會回答:「好。」但是,患者本身在變成臥病不起之前,真的希望到這種地步還要進行營養補給,苟延殘喘的活下去嗎?至少我認為,有相當多的患者並非如此期待。這難道是我的錯覺嗎?
摘自《人生最後一件大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