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密碼,根據現在的科學家說,已經研究出來了,那就是“基因”!其實,生命的密碼——基因的另一個名詞
——業力,佛陀早在兩千五百年前,已經昭告人間了。如果生命的密碼“基因”,只是說它像細胞,是一個單位的話,基因還不夠解釋生命,應該用“業力”來說,更為恰當。
“業”,是身口意的行為,有善業、惡業、無記業。“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只要是身口意所造作的善惡業等,都會像電腦一樣,在業的倉庫裡有了儲存;“因緣會遇時,業報還自受”,等到善惡業的因緣成熟了,一切還得自作自受,這是因果業報不變的定律。
“業力”,實在是佛陀一個偉大的發現。人,從過去的生命延續到今生,從今生的生命可以延續到來世,主要就是“業力”像一條繩索,它把生生世世的“分段生死”都聯繫在一起,既不會散失,也不會缺少一點點。
“生命不死”,就是因為有“業”的關係,像春去秋來,像秋涼轉為春暖;“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切都是循環,都是輪迴。“有為法”什麼都可以毀壞,只有生命的密碼,永遠不壞,永遠存在。
基因,只能說明個己生命體的因素,但佛教的業力,不但有個體的業,所謂“別業”,另外還有“共業”。例如,為什麼有的人同生在一個家庭裡?同生於一村,同生於一族?這都是“共業”。各方的人士同在一條船上,或同在一架飛機上失事了,有的人命喪黃泉,有的人大難不死,這就是“共業”中又有“別業”的不同。
所以,科學家們發現了生命的密碼——基因,希望能再發展出生命共同體的基因——相互的關係。
生命的密碼,由於基因的不同,於是發展出不同的生命體。吾人的業力會現行,會有果報,所謂“現報”、“生報”、“後報”。“現報”就如種子,春耕秋收;“生報”就是今年播種,明年收成;“後報”則是今年播種,多年以後才能收成。所謂“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而已。
佛教的真理“因緣業報”,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是必然、永恆、平等的真理;科學家“基因”的發展,只是更明確地解釋了“業”的內容與功能,如此而已!
“熏習”的力量
古時農家婦女,在衣櫥裡放置薰衣草,讓衣服充滿香味,這就是“熏習”的力量。
“熏習”是一種感染力、一種影響力。《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儒家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而時習之”,這也是熏習的力量。
佛教主張“多聞熏習”,又謂“熏修德業”;品德的修養,除了靠古聖先賢、父母師長的言教、身教之外,境教也很重要。環境可以使一個人在長期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覺受到潛移默化而改變氣質。所謂“橘化為枳”,種在淮南的橘子,移栽到了淮北就生出枳子;古代因有“孟母三遷”,故而才有後來的亞聖孟子,這都說明環境熏習的力量,不容忽視。
熏習就是透過眼耳鼻舌身心向外接觸境界,然後在八識田中留下種子,待因緣成熟,就會表現在外,成為言行舉止上的一種慣性,稱為“習慣”,又稱為“習氣”。
習氣就像一個裝過香水的瓶子,即使香水用磬,瓶子上的香味卻久久不滅。習氣又如種子,儘管花開花謝,只要曾經結果,留下種子,又會成為下一期生命的開始。因此,佛教有所謂的“留習潤生”,又說:“煩惱易改,習氣難除”。
兩個賣魚的婦女,長期在魚肆裡生活,一日外出未及回家,因而投宿在一間充滿花香的旅店裡。兩個人徹夜未眠,後來只得拿出魚簍,才終於在魚臭味中甜蜜地睡去。
認識“熏習”的力量,我們便應該不斷地提醒自己,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憶念好的、善的、美的人事物,如此才能留下善美的種子;有了善因業種,又何愁人生沒有善緣果報呢?
去除習氣
每個人都有習氣,每個人也都有習慣。習氣多數是不好不壞,例如好吃、好買、好睡、好美,這都是習氣;而習慣則有好有壞,例如整齊、端莊、禮貌、微笑等;壞的習慣,例如賭博、煙酒、懶惰等。
習慣可以改,只要有決心,壞習慣自能戒除。習氣卻和業力一樣,不僅影響一生,甚至及於來世。例如:牛嗣尊者雖是羅漢,但平時嘴巴總是不停地呶來呶去,因為他往昔曾經多世為牛馬,反芻慣了,習氣仍在;大迦葉雖已證果,但一聽到音樂,仍會情不自禁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此皆因為餘習未斷也。
染上不良的習慣,必須自己痛下針砭;正如生鏽的刀劍,如果不用快石磨利,怎麼會有威力呢?腐朽了的木材,如果不加以補強,怎麼會成為建材呢?
本性受了世間習氣的熏染,更需要相當的努力,才能把污染了的習氣去除。正如千年的古鏡染上塵埃,如果沒有時時勤拂拭,又何能具見光明呢?
讓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責任。希望大家發心,成為法的傳遞者和播種者。將善的種子一化為十,十化為百,讓千千萬萬眾生,都能步上成佛覺悟之道。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