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胡因夢】我是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

問:對於一般讀者而言,提到原生家庭,可能會感覺到一些陌生,原生家庭究竟指的是什麼?



胡:原生家庭指的就是父親與母親組合成的、我們每一個人的存在基礎。比如女孩子大部分都有戀父情結,等她長到成年之後,遇到她的伴侶,往往就會把童年的戀父情結投射到伴侶身上。

那麼,因為戀父情結裡面就帶著一種跟母親的對立性,所以女孩子跟媽媽之間,通常都有一種很隱微的下意識的競爭。我記得我小時候,真的就感覺到女兒像爸爸的小情人一樣。在內地也流行這麼一個說法吧?


問:對,而且父女之間的感情好像更深一些。

胡:特別的深。因為大部分的夫婦之間事實上都有一些功課要學,也就是佛家常常講的一句話:不是冤親債主是不會湊在一塊兒的。

湊在一塊兒,就會有很多的人格上的習性要轉化。性格上的模式必須要深入地洞察,才能把兩個人的關係調整好,所以他們在相處的過程裡,已經有一些問題了。

當子女誕生出來之後,父母親,尤其是父親跟女兒的關係這麼好,那母親就會覺得好像她沒有辦法跟她的先生產生那麼親密自然的、自在的一種互動,這裡面就會有一種隱微的對女兒的嫉妒。

這些東西都是在孩子小時候點點滴滴養成的,身為孩子可能會感覺到的一種無意識裡面的活動。


問:它還是一種無意識的活動,就是說孩子可能會有感覺,但是他/她不會清晰地意識到。

胡:我們小時候的第一個異性經驗,其實就是我們的父親或母親,他們是我們第一個愛戀的對象。這個愛戀的對象的互動模式一定會變成日後兩性關係的一個基礎。


問:那比如同性之間,比如女兒和母親之間可能就會有一種排斥和對立的關係。

胡:是。我個人的經驗,對這種排斥的關係,我小時候是很敏感的、可以意識到的。事實上,每個人幼小的時候是很圓滿的,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一個很大的自我。但在這樣一個不當的被對待過程裡,會造成心理上的坑洞。

這種坑洞裡面可能會帶著不安全感、匱乏感、自卑、自我否定傾向、低價值感,或者是在自我成長實踐上面的一種能力不足,必須花非常長的時間才能肯定自己的價值。

即使有了很高的成就,但仍然覺得自己不夠好。像這類的心態,幾乎都是在小的時候跟父母之間非常微妙的互動當中慢慢形成的。


問:也就是說源於原生家庭的心理坑洞。聽起來特別沉重!

胡:實際上,這些坑洞裡面所有的負面情緒能量並不是實存的,也不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它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性質。但是因為這些洞沒有被補足,我們就老覺得內心裡有一些匱乏。按照生物能醫學的研究,這些坑洞的情緒,事實上都鬱結在我們的中脈七輪裡面。


問:中脈七輪?

胡:人體有一個中脈,西方世界對中脈研究得相當透徹,幾乎所有生命醫學和信息醫學都涉及對中脈的研究。他們就發現這些早期的情緒幾乎都鬱結在我們的中脈七輪,尤其是下面三個輪,也就是海底輪、臍輪和太陽神經叢這些部位。

海底輪就在我們的會陰地帶,臍輪就在下丹田這個部位。太陽神經叢在我們肚臍以上,包含了肝臟、脾胃、十二指腸這一塊兒的能量中樞。

現在很多的成年人都覺得上腹部被悶住了,胸悶,腹部這裡好像有鬱結感。那呼吸就沒有辦法下到丹田,上下的能量不通,你就不會有喜悅感,生命之中就充滿了焦慮。

事實上這都跟我們早期在原生家庭的經驗有關,因為都是壓抑,打壓下來非常多的負面能量。


問:這些負面能量會在下面這三個輪當中積存?

胡:對,這個輪很抽象。如果你沒有進入到對氣脈的覺知,就沒有辦法瞭解和體認甚至體證到有這些脈輪的存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體內有這麼隱微的能量中樞,當我們的能量活化或者提升到一個層次的時候,或者是我們先天的潛能覺醒的時候,這些脈輪會在裡頭轉。

所以這些脈輪要很活絡,要能夠轉動,而且身體裡的振動頻率要很輕盈、很活躍,這個人就有喜悅感。

如果你全身的振動都靜止,脈輪悶住了,那就會有很深的莫名的鬱悶感,比如賺了很多的錢,工作很有成就,或者擁有了很多人人羨慕的條件,但仍然沒有生命存在的正向感覺。


問:這跟原生家庭的問題有什麼具體的關聯?

胡:有密切的關係,都是點點滴滴灌輸進來的一些信息,包括意念的信息,信念系統的信息,意識形態、價值觀的信息。這些信息會透過我們身體裡的神經傳導物灌輸進來。灌輸進來之後這些信息就會在經絡體、脈輪體裡面卡住。

譬如說像我個人的經驗,就是我跟母親處不來,而且我根本就不認同這個家族,根本不認同我小時候成長的聚落,那個環境裡大部分年長的人的生命信念和價值觀。因為他們幾乎都有很多的批判性和自我中心傾向,一種權威特質。

就是否定別人的能力、才華或者認知,只有他的東西才是對的,只有他的一切,不管是想法、概念、說詞、舉動,甚至他的作風才是世界上最正確的。


問:在您的自傳《生命的不可思議》這本書當中,您也提到您的父親和母親的背景。您也特別講到父親的性格特點,跟他的家庭背景也是很有關係的,母親去世的時間比較早,然後又有一段寄人籬下的生活。那麼,像母親去世得比較早,沒有得到照顧,對孩子的影響是什麼?

胡:我的祖母在我父親一歲大的時候,就遭受到當時的村子裡頭的人,那些親戚的誤解。她性格很剛烈,吞了鴉片跳河自殺了。第二年,我的祖父也相繼過世了。我父親是他的姐姐背著他,帶他,從小就養成了一種抑鬱的性格。

他長大之後是在叔叔家裡寄人籬下長大的,這造成他在情緒上不知道怎麼跟人互動,有一種鬱結的心態。他有很多深埋的哀傷沒有釋放,後來他大概20多歲就得了肺病。我們中醫裡面講哀傷是傷肺的,所以他的整個體質帶著這些問題。

他進入兩性關係之後,我的母親不瞭解他這個成長背景,對這個人格的影響是什麼。她只能就眼前這個男人跟她互動的情況來瞭解對方。她覺得為什麼這個人不講話,怎麼這麼冷漠,怎麼這麼無感,沒有辦法有任何熱情的交流。

雖然一開始兩性關係產生吸引力的那個時候是熱情的,因為那有一種本能的需求。性的需求和想要聯結的渴望,會讓兩個人暫時性地打開,但是當兩個人生活在一起,變成夫妻了,變成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一種現實關係之後,熱情一定會遞減。

遞減之後,就是每個人帶著自身漫長的生命史裡的這些情緒創傷和所有心靈坑洞來跟對方相處,而對方又沒有辦法透過一種普遍性的知識來理解對方。

因為中國社會欠缺心理學的知識,尤其是我們父母那一代,所以就是埋怨,就是怨懟。我母親對我父親有非常大的恨,覺得我父親就是刻意虐待她,不但在情感上不給她熱情,而且在性的關係上面也冷落她。

事實上,我父親不是刻意虐待她。其實我父親帶著一身的創傷和坑洞,在找一個媽媽,找一個能夠疼愛他的女人,能夠無止境地照顧他,能夠滿足他對母親的需要的那樣一個角色。

可是我母親剛好不是那樣的一個人。我母親是現實感比較重的人,她覺得我嫁了一個先生,應該是兩個人一起來解決柴米油鹽醬醋茶金錢問題的。對於我父親的情緒需求,我母親是忽略的。

雙方都忽略了對方的需要,都沒有給出對方想要的那種對待方式,所以兩個人就怎樣也磨合不了,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一見面就一大堆的問題。


問:其實您的母親也是帶著自己的坑洞,她也有她的原生家庭。

胡:一點也不錯,她的原生家庭也很辛苦。因為她的父親是一個縣長,然後娶了兩房的太太,我外祖母是填房,大太太和填房兩房都生了孩子,各自有各自的親屬。

在我的外祖父過世之後,兩房開始敵對,爭房產,爭遺產。我的母親14歲就得幫助我的外祖母打官司,寫狀子。那種現實的金錢意識和危機感,就是從那麼小開始養成的。

任何一對男女在一起相處,都必須要多多少少有一些心理學的認識。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去瞭解對方的成長史,以及他的原生家庭的問題,才能解決兩性互動之間無意識底端的一種機械化的慣性運作模式。

這些慣性模式是很難被察覺到的。

我們為什麼要強調心靈教育的重要,或者身心靈整體治療的重要,因為這是一種根本的生命教育和生命認識。沒有這些科學上的認知的話,我們真的很難處理兩性關係,也很難建構一個完美的家庭給我們的下一代。


問:沒錯。您是在這樣不完美的原生家庭成長、長大的,無論是在您的書中,還是在一些演講過程當中,您都提到一個現象,就是爸爸拂袖而去的時候,媽媽一個人抽著煙在房間裡來回地踱步。那對於年幼的您來說,是不是感覺到好像天都要塌下來了?這對於一個孩子的心理是有著很大的影響吧?

胡:絕對的,尤其是對於敏感度特別高的小孩。這個小孩敏感度雖然很高,但是他搞不懂為什麼媽媽那麼沉鬱,那種氛圍怎麼那麼濃重,覺得有什麼不得了的嚴重大事情要發生的感覺。然後母親又常常會把憤怒無意識地發洩在小孩身上。她也不是故意的,只是說身邊沒有人可以讓她發洩,就只有這個孩子在旁邊。

她就把心中對自己生命的一種不滿,投射在小孩身上,要修正你,要改造你,要操控你,不斷地產生那種批判和否定。這對孩子來講,真的是太大的一種負面暗示,要花很久的時間恢復信心,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感。


問:這是在您成年以後,或者準確說是36歲以後?

胡:從我三十出頭開始,我意識到自己生命的召喚。這個召喚是有別於我母親給我的引導的。按照一種形而上的、榮格學派的深度心理占星學的角度來看,29歲是一個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孔子講三十而立,跟29歲轉折點的概念蠻類似的。

在29歲之前,我們幾乎都是受到周圍重要的關係人的熏染和影響,我們會順著他們的意願去發展自己。但是在29歲之後,30歲左右,我們心裡的召喚就會越來越清楚了,自己的方向就開始有明確的定位。

我差不多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意識到我根本不該往演藝這個方向走,我應該往一個更屬於內在科學,內證的、心理學或身心靈整體探索的方向去走。那個時候我就下定決心,要往這個方向去下工夫了。


問:也就是說,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心理上的陰影,最終可以通過自己的修為達到一種解脫。

胡:絕對可以的。自我探索,聆聽內在的聲音,然後要去理解早期的教育造成的人格制約,以及你的一種心理模式到底是什麼。

比如說,有的人心理模式是"無感",其實我看到非常多的男性都有這個問題。男性也許背負了更多父母親的期許,他們只能成功,尤其在事業上的所謂打拼,一定要能夠出頭,有個人的成就。

當他把生命的重點放在成就上面的時候,他其實一定要透過意志力來壓制很多自然流露的情緒和情感。

久而久之,會形成只對工作這件事情,只對解決問題和做事比較關注。那其他的那種屬於陰性的情緒聯結的部分就不是他的生命重點。所以,他們多半會有在進入親密關係之後不知道怎麼跟對象相處的問題。他會有封閉、不知道怎麼溝通、不知道怎麼流露愛這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一定會引起女性的痛苦。

很多女人其實都在面臨這樣的問題,可是這個時候你必須要瞭解,必定是他的原生家庭問題造成他的封閉性,以及情緒上武裝的特質。

那我們怎麼把層層的盔甲一層層地去解開,去卸掉它,這是一種不得了的修為,也是非常浩大的工程。這是兩性之間都必須去學習的。


問:很多父母有這樣的情形,就是把孩子讓奶奶帶,或者姥姥帶,孩子在被養育的過程中沒有跟自己的親生父母有太多的直接接觸。這樣的養育方式對於孩子的影響是什麼?

胡:台灣這樣的情況也很普遍。父母親很忙,就把小孩子交給菲傭、越傭、泰傭,交給傭人養大。我自己的女兒也是。我的秘書是一位護士小姐,我有的時候忙,她是代母職的。

我覺得倒不是說一定非要父母養孩子,重要的是身邊這個養育者,她本身有沒有愛,有沒有覺知,她能不能意識到自己所說出來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每一個觀念對這個孩子造成的影響是什麼。

還有就是她本身的身心健康能到什麼程度,比如她照料這個孩子的時候,重點放在哪裡。

我的秘書照料孩子,她的重點就非常正確。因為她是一個非常重視健康的人,所以她一定會把孩子每一天的排便、飲食、作息、運動,是不是快樂,把身心的健康當作最重要的。這樣孩子即使是單親家庭,她也非常快樂,人格也很健全。

原因就是,周圍帶她的人用一種很正確的養育態度對待她。而且我們也不給她課業上太大的壓力,她也不必一定要考得多好,只需要把功課維持在一個基本的標準。我們注意到她很喜歡體育和運動,會鼓勵她,甚至在玩上面不會太限制她。

在原欲的表達上,包括她情緒的表露,或者她本身的各種對生命的懷疑探究,你要跟她用理性探討,而不是把她當作什麼都不懂的孩子。你要設定她是有能力接受一種像朋友似的理性探討的。

這樣你就可以幫助她建構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被尊重的感覺。我自己在小的時候完全沒有獲得這個部分,母親並沒有給我這份尊重和肯定。


作者:胡因夢
https://www.awaker.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359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