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當快樂來臨時……

當快樂來臨時,有什麼能幫助我們全心擁抱它呢?你也許知道答案了,就是活在當下。保持警覺和覺知的狀態。
為什麼那很難做得到,即使在我們快樂時也一樣?因為我們把焦點全放在自己身上:自我意識和對自己誇大的期待,甚至會對我們的歡樂時光造成障礙。如果快樂一如「心流經驗」(flow experience)的知名研究學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譯註:知名心理學家,曾任芝加哥大學心理系主任,也是創造力領域裡的大師級學者)所說,是「一種心靈狀態,一旦人在其中,便不會再渴求進入其他狀態了」,那麼,自我意識、羞愧、羨慕、嫉妒、困窘和歉疚等就能打敗快樂。它們把我們從歡喜狀態拉進我們的自我關注當中。




羨慕他人這件事,把你拋離一己中心的速度,可比你眨一下眼還快。羞愧和困窘同樣能把你從歡喜中拉開,讓你進入對自己的種種負面情緒中。所有從人我之間的比較而來的惱人情緒,以及隨時衡量我們自己與種種期待之間的落差(我那樣做對嗎?),明顯限制了我們的滿足程度。

自我意識剝奪了我們的快樂,但平等心反而可以增進快樂,這一點不管對大人或小孩皆適用。如果快樂的定義是一種我們在其中便不會渴求其他狀態的心靈狀態,那麼從平等心的定義來說,它能夠增進快樂。如同我們了解的,平等心是要我們以平心靜氣且實事求是的態度去覺知並且接受我們的經驗,以它本是的樣子。當我們培養了這種覺知時,不需要對這些經驗有任何掙扎,就能接受它們。無論我們產生任何感覺,都能乘著擴展和緊縮的浪濤來去自如,而且保持警醒。

在歡喜、快樂的時光中,我們的接受之心能增進快樂的程度。溜冰時順利溜出8字形、完成一張鉛筆素描或一件雕刻作品,或僅是迅速做好一頓飯菜,做這些事時如果不要老想著以下的事而分心:「我盡力去做好這件事了嗎?」「我的作品能得獎嗎?」或「我覺得好撐!為什麼我要吃這麼多?」我們就會感到快樂。其實,是這些自我意識剝奪了成功或滿足當中本有的 快樂。

平等心不是意味著消極或寧靜的意思,而是和你存在的核心有所聯繫。平等心給予我們回到自身智慧的自由。如果你只是失足掉進羞愧所形成的黑洞,但沒有因此關閉你的感知或開始撻伐自己,反而注意你的身體覺受和心中出現的影像,你將會發現,羞辱的感覺很快消失無蹤。你沒有被拋離中心太遠。鼓勵孩子練習平等心 ─可以要求他們在某一刻停下動作,只要注意自己的體驗就行,例如電話鈴響或走過門口時─如此他們將能鍛鍊平等心的「肌肉力量」,而在未來的時光中為他們帶來幫助,讓他們能夠允許負面情緒安然過去,並將快樂極大化。

平等心也支持了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溫和地接受我們的種種情緒與互動,讓我們得以保持對他人的同理心與關聯性,甚至是在衝突之中亦然。我們能夠與人性相繫,並同時以開放的心胸對待衝突的雙方。在我們的親密關係裡,我們特別需要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彼此的相繫感。多數人會覺得這是一大挑戰。

在親密關係中,嫉妒和羞愧是最具分裂力量的感受。當它們開始發揮作用時,幾乎任何隨之而來的失望感都讓人無法抵擋,而且經常導致種種負面的情緒和言語的攻擊。身為成年人的我們,無論是在正面或負面的時刻,都可以練習如何發揮平等心,而快樂也可能因此擴展開來。我們能教導子女在強烈感受來襲時留心觀看並等待,如果他們已經知道如何利用專注於當下發生的事來訓練專注力,也同樣可以觀照自己的感覺。




(本文作者/寶莉‧楊艾森德斯)

(摘自/跨越自尊陷阱: 教出自信與慈悲的孩子/法鼓文化出版)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