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2日 星期日

【露易絲·海】《女人為孩子所做的事,莫好於"好好愛自己" 》

如果我們用心去愛      去接受和認可真實的自己      生活就會一帆風順


從此時此地開始     懷著愉悅的心情     肯定自我、接受自我

你就找到了改善生活的關鍵所在

有智慧的女人  懂得好好愛自己

從情緒的成熟面來看,女性正站在生命進化期的最高點。此時此刻,我們的盛況是前所未有的。對我們來說,這是塑造我們命運的理想時期。

成為 “ 有智慧的女人”,是我們能為這個星球做的最棒的事。

如果女性受到壓抑,其實是每個人的損失。如果女性勝利了,那我們全部都是贏家。

我們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生命意義,才有能力重新塑造自己。

文化上,女性已經被洗腦了,她們相信要做一個好女孩,即必須把自己的需要擺在第二位,別人的需要永遠優先於自己生命的意義。

許多女人過的生活,是為了滿足別人的要求,而不是為了活出自己。

結果,自我犧牲的信念系統毀掉了太多的女性。

當我們學習如何積極照顧自己,擁有自尊和自我價值後,所有人類的生命,包括男人在內,都會在正確的道路上跨出一大步。

我們必須先改變心中的意念,生活才會隨之轉變。

所有我們追問問題的答案,都已存在內心之中,只需要一點時間去連接,這就是靜坐的價值與重要性。

它讓我們沉靜下來,以便接受到自己的內在智慧,這也是我們和一切生命之間最好也最直接的通道。

我花了許多年,經過許多的學習,才達到今天這個狀況。

我曾有好幾卡車的負面想法要釋放掉,我從一位痛苦、恐懼、貧窮、負面的女人,變成一位充滿自信、能與人分享豐盛生命的女性。

如果我能做到,你也能——如果你願意改變想法。

不要批評自己,從你身上拿掉這種負擔,也不要批評別人,通常我們在別人身上找到的缺點,只是我們不喜歡自己身上某些東西的反映。

對別人懷有負面的想法,是使我們生命受到局限的主要原因。

如果此刻你的生活中沒有 “ 好男人”,你仍然可以是自己的“ 好女人”。

你可以打點好自己的生活,創造你渴求的生活形態。

我認為,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好好愛自己,因為孩子永遠是有樣學樣的。

如果你願意改善你的生命品質,孩子也會願意改善自己。

當我們真正了解身心的連接之後,大部分的健康問題都會無疾而終。

我明白——你希望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做出改變。

你或許認為:只有你的父母、親戚、朋友、兄弟、姐妹、愛人、鄰居、老師或者政府官員改變了,你的生活才能變得完美。

但事實並非如此。

假如你希望自己的生活煥然一新,那麼必須做出改變的那個人就是“你”。

你改變了之後,你身邊的所有人都會依你而變。


你願意改變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就能創造出你的理想生活。你需要做的不過是轉變某些觀點,放棄某些信念。

聽起來容易?沒錯。然而,未必總是那麼容易。

我們將探討一些你對其抱有信仰的事情,涉及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的信念是積極的,則保留它們,並且進一步拓展它們。如果你的信念是消極的,就學習拋棄它們。


信念,讓我們重獲新生

生活很簡單,我們付出什麼就收穫什麼。
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段經歷,無論好壞,都是由我們自己創造的。

我們此刻的所思所想決定著我們的未來。

我們每個人想些什麼、說些什麼、相信什麼,決定了我們擁有怎樣的人生經歷。

所謂信念,是指我們信以為真的各種觀點和想法。

信念讓我們相信,我們對自身和周圍世界的判斷都會變成現實。

我們所選擇的信念會開闊、豐富我們的人生。

日子可以過得興奮、快樂、充滿希望,也可以過得悲傷、受束縛、充滿痛苦。

生活在同一屋簷下、有著相同境況的兩個人,會經歷截然不同的人生。

什麼能讓我們重獲新生?毫無疑問,是我們的信念。

如果我們願意改變自己最基本的信仰結構,我們的生活就會呈現新面貌。

不論你對自身和這個世界抱有什麼樣的信念,記住一點,信念說到底只不過是想法,而想法是可以被改變的。

後面要探討的觀點當中有些也許你不會認同,有些也許會令你感到陌生和可怕。

別擔心,只有那些適合你的觀點才會變成你自己的想法。

你也許會認為某些方法過於簡單或愚蠢,根本不可能對你起作用。不妨嘗試一下。

我們的潛意識對我們所選擇的信念是全盤接受的。

上天從不評判或指責我們,它只是按照我們自己的價值觀來接納我們。

如果你抱有的信念存在局限性,那麼你的真實生活也將如此。

如果你認為自己太矮、太胖、太瘦、太高、太聰明、不夠聰明、太富、太窮或者缺乏交往能力,那麼這些信念就會應驗到你身上。

千萬記住,我們是在談論想法,而想法是可以改變的。究竟該怎麼想,我們有無數種選擇,而力量的源泉永遠存在於當下。


此刻,從往日的陰影中走出

此時此刻你在想些什麼?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念頭?你打算讓它決定你的未來嗎?

孩提時代,我們了解自我、感受生活的途徑是身邊大人們的種種反應。

因此。我們大多數人的自我認識僅僅是別人對我們的評價。

此外,我們接受了很多關於人生“應該”如何度過的條條框框。

如果你身邊的人成天鬱鬱寡歡、擔驚受怕、愧疚不安、脾氣暴躁,你就會對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有很多消極認識。

長大後,我們傾向於重現童年時期的情緒環境。

我們還容易在人際交往中再現我們小時候與父母的那種關係。

假如孩提時我們屢遭責罵或虐待,成人後的我們就會努力與那些同樣這般對待我們的人為伍。

假如孩提時的我們總是受到表揚、關愛和鼓勵,成人後的我們就會重現這些交往模式。

我不是讓你責怪父母。

我們都是一代又一代的犧牲品,父母不可能教給你連他們自己都不明白的事情。你的父母如果不懂得怎樣愛自己,就不可能教你怎樣愛自己。

他們已經是竭盡所能地用他們已知的知識來教育你了。

想想他們是如何長大的。你要是想多了解父母,就該問問他們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

不要只聽他們說了“什麼”,還要觀察他們說話時的“狀態”。

他們的肢體語言是怎樣的?他們和你有眼神交流嗎?

凝視他們的雙眼,你能否發現他們內心的童真。

或許你只是一瞥而過,但這種內心的童真往往會透露有價值的信息。

我認為是我們選擇了父母。我相信,是我們自己決定了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投胎來到這個世界。

我們之所以來到這個世上,是為了吸取具體的經驗,好讓自己在心靈成長之途中得到人性的昇華。

我相信,是我們為自己選擇了性別、膚色和祖國,然後又選擇了某對能在人生路上提升我們精神境界的父母。

我們所面對的只不過是一個想法,而想法是可以被改變的。

不論問題出在哪裡,你的經歷都只是內在思想的外在表現。

連自我憎恨也僅僅是你對自己的一種看法。

這種看法產生出一種感覺,而你接受了它。

可是,假如你沒有這種想法,你就不會有這種感覺。

想法可以被改變,改變了這種想法,相應的感覺也就會隨之消失。

過去的事情絲毫不能影響我們。我們曾被消極的思維模式禁錮了多久都無關緊要。從此刻起,我們即可獲得自由。


我選擇,我負責

不管你是否相信,我們的各種想法確實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

我們反复抱有同一種想法並習以為常,於是,這種想法似乎不由我們選擇,而我們當初的確做了選擇。

但我們有權將某些想法拒之門外。

你有多少次把自我肯定的想法拒之門外?而你同樣可以把自我否定的想法拒之門外。

我接觸過的每個人都在內心深處抱有這樣一種信念:“我不夠棒”。

我認識或曾經共事的所有人都或多或少遭受著自我憎恨和內疚的痛苦。

“我不夠棒,我做得還不夠,或者我不配。”他們常常這樣抱怨。

可是,究竟對於誰來說你不夠棒?按照誰的標准你不夠棒?

我覺得,怨恨、指責、內疚和害怕是引起我們自身及我們生活中絕大多數問題的原因。

這些感覺源自於對他人的責備和對自己行為的不負責任。

假如我們敢於承擔起生活中的一切責任,就無須責備任何人。

“外在”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只是我們內在思想的真實寫照。

我不是在替別人的惡劣行為開脫,但正是我們自己的信念體系把這種行為招至我們身上。

你頭腦中的某個想法吸引了這些表現出攻擊性行為的人。

如果你發現別人總是欺負你,那麼這就是你的信念模式。當你改掉吸引這種行為的那個想法後,這種行為自然會停止。

我們可以改變對過去的態度。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無法更改,但我們可以改變對過去的看法。拿很久以前受到的傷害來懲罰現在的自己,這是多麼愚蠢啊!

如果我們現在相信,自己是孤立無助的受害者,一切都徹底絕望了,那上天也會順應此意。我們頭腦中最消極的觀念就會根深蒂固。

如果我們選擇相信,自己對那些或美好或痛苦的經歷負有責任,那我們就有機會擺脫過去的影響。我們有能力獲得自由。


寬恕通往自由之路

我們或許不知道如何去寬恕,甚至不“打算”去寬恕;可是,倘若我們願意這麼做,我們便踏上了治愈之路。

釋懷過去,寬恕他人,這兩點是自我治癒的必要條件。

我並不是說別人過去的錯誤舉動是理所應當的,但我們必須明白,過去的已經過去,在我們腦海裡久久會散不去的,只是傷痛和回憶。

這正是我們應該拋開的,持續不斷的自我折磨全因為我們不願寬恕。寬恕意味著放棄、放手。

我們對自身的痛苦理解得如此透徹,卻多半不容易理解那些惡意對待我們的人所承受的痛苦。

那些需要得到我們寬恕的人同樣飽受痛苦的煎熬。

想想他們當時所具備的知識、理解力和感悟力,我們該知道他們已經盡了全力。

我發現,如果我們用心去愛、去接受和認可真實的自己,生活就會一帆風順。

從此時此地開始,懷著愉悅的心情肯定自我、接受自我,你就找到了改善生活的關鍵所在。

在我的字典裡,愛自己的含義就是絕不為任何事責備自己。

批評會把我們禁錮在現有模式裡,與我們試圖改變的初衷背道而馳。

來吧,讚賞一下自己,看看會發生什麼。

你責備自己的時候已經太久了。

http://russ999.pixnet.net/blog/post/305529302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