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7日 星期三

穩定的平衡:幸福的人,時間過得比較快

我們想像一下:有一群終於實現了夢想的人。長久以來,為了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他們一直很努力,相信一旦達
成了目標,就可以永遠享受無上的幸福。愈是接近目標,他們就愈是渴望。這個目標,可以是單戀的人想要追求一見鍾情的對象,或是終於拿到很難拿到的學位,又或者是付出無數努力之後所獲得的財富。


而在五年後,我們再看看這些人。他們因欠缺而塑造出的欲望不見了;因得不到而加深的愛意也不再相同。就像樂透的得主一樣,他們的人生不但沒了目標,也因為擁有了想要的所有一切,反而失去了意義,就像提早退休一般,身處的天地逐日縮小。

這正是矛盾所在。我們追尋理想,然而一旦達成目標,我們強大的動力也沒了。推動幸福的燃料正是欲望。因為有了欲望,一切都變得不簡單。

幸福的人,時間過得快;無聊的人,時間過得特別慢。二十世紀初的法國哲學家柏格森,將「時間」定義為「不斷萌生難以預知的新鮮事」。當我們成功擁有了想要的所有一切之後,這個定義告訴了我們學習幸福的可能性。

恆久的活動,是幸福的關鍵之一。意思是讓自己處於風險中,懂得冒險,重新發掘不足之處,以得到全新的感覺。改變,迫使我們必須不斷地適應,以建立起新的平衡與獲得幸福的全新方法。我們得不停地接受挑戰、跨越新的障礙,讓自己覺得更好。

故事從來就不曾結束,結局也還未定。生命的所有動作,皆與幸福同步。若待在原地不動,將會摧毀一切,包括智力、肌肉的潛能,以及獲得幸福的能力。


◎讓腳步暫停:享受每一個生活片段

懂得停下來讓人生過得更快樂,是很重要的事。

這個概念,跟去一趟什麼都規劃好了的旅行正好相反。在行程全都規劃妥當的旅途中,你絕不會錯過任何旅客必朝聖之處,也不會忘記拍別人要你拍的景點,以讓當下成為永恆。回到家之後,你可以這麼告訴別人:「我去過了,而且我一樣都沒錯過。」嚴格來說,我認為將你參觀的地方想像成一部電影,也會有同樣效果。

關鍵在於,你懂得在必要時停下來,與某處風景、某個市集或是孩童的眼神,產生共鳴。讓影片停格,然後利用你的每一種感官知覺:聽覺、嗅覺、視覺、味覺、觸覺……思考自己吸收到了哪些資訊?那些資訊又特別喚起了什麼?

將你所有的心緒集中在最愉悅的感覺上,同時心無旁騖。此時,你會接近一小段一小段的幸福與永恆時光。最重要的,並不是拍出照片秀給別人看或儲存起來,而是好好地享受接下來的時光,與當下每一刻的力量。

拖延,是把當天可完成的事情都拖到明天。不過,也有一種拖延,是將幸福與樂趣延後享受。在你的日常生活之中,請別忘了時常要「暫停」一下:在上班途中停下腳步,聞聞四周傳來的氣味;願意為了孩子的笑容而將事情耽擱;或是,細細品嘗和友人分享的餐點。


◎容許失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塔爾.班夏哈在哈佛大學教授幸福的實踐課程。他指出了一個重點:容許犯錯與不完美,以臻至圓滿。

上課時,他請一名學生拿粉筆在黑板上畫個圓,學生畫出了一個完美的圓形。他再請那個學生回想自己在兩歲時是怎麼畫圓的,那時候的「圓」,只是一個個想要畫成圓形的污跡。正因為小時候畫了太多個不圓的「圓」,後來才能畫出勻稱的圓形。

因此,為了成功,我們得接受一再的失敗,更不能因而喪氣。

我們要平心靜氣地,承認事情不會第一次就順利。為了讓自己更進步,瞭解事情為何不能順利進行是很重要的事。

對於一個承受了過多壓力的孩子,第一次的失敗可能會使他大為沮喪,而陷入一種自我貶低、自信全無的失敗循環中。所以,我們要找出孩子的長處,讓他的優點成為他往上爬的支柱,同時給他力量,幫助他面對學習過程中必然會犯的錯誤,跨越障礙。

幸福的祕訣之一,或許就藏在童年時期。若能讓孩子在一生當中,都保有犯錯與接受失敗的勇氣,那麼這份勇氣將會成為他前進的跳板。

我們也必須盡早養成「幫助自己變幸福」的習慣。

正面思考,是幸福的重要動力。請你找出當下每個最美好的片刻,別再不停地回想過去、遙想未來。另外,也要避免給自己太遙不可及的目標,以免因達不到而備受折磨。

有時父母為孩子設定的目標,是為了彌補自己未能實現的缺憾,卻沒試著去看看孩子,瞭解孩子的特點。孩子彷彿是為了父母的喜好和社會期待而活,真正的天性卻被抹煞了。在這個世上,沒有比一輩子都在追求不適合自己、甚至達不到的目標更糟糕的了!而這就是抑鬱、焦慮,與酗酒、肥胖、菸癮、吸毒等行為的根源。

幸福是來自於一個人的真實自我與生活相符。以實現這個「真實自我」為目標,試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畏他人眼光,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另一半,而不是為了討好身邊的人、家人或朋友。

你應該出於自由意志做選擇,而不是因為受某個人或某個原因影響。為了學會愛自己並愛人,懂得接受和付出,以及在職場與人際關係中更能實現自我,這是必經的歷程。


文/費德里克.薩德曼醫師 (Dr. Frédéric Saldmann)
(本文摘自《不吃藥,激活身體的自癒力──法國良醫給世人的健康祕方》,寶瓶文化)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