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楊定一/你就是神聖

生最高的祭壇,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
人最大的痛苦與煩惱,來自於我們不相信自己內在已然具足,忘記了自己是神聖的造物。



楊定一總是提醒大家,活出「這裡!現在!」即得解脫,雖然我們用念想創造了宗教,用內在本有的神聖性投射出了聖人形象,創造了儀式,一代又一代傳承,但其實,這都是為了喚醒與提醒我們內在本有的神性,這是楊定一不斷想傳遞的訊息,因為,在生命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找到神聖,無須靠一套信念系統或學問來證明,只有回到「這裡!現在!」才能進入內在的神聖。

神聖帶著永恆的觀念   對照出人間的一切無常

人類自古以來追求的神聖是什麼?楊定一在新書《神聖的你》序言中解釋,「神聖」代表很珍稀、很美,不屬於人間或世界所見的特質,帶著一種永恆的觀念。他認為的神聖,不受人間法則影響,既是永恆,又是無限大,不受時空帶來的限制。

然而人間所見的種種都是無常,不論古今,人類都希望透過對神聖的理解,找到生命更深、更大的價值,把生命真正的意義找回來。但人類的思考活動發生在腦,而神聖與永恆不是腦的理解,而是心的感知,在社會制約與生活消磨之下,人的內在萎縮,與神聖的連結被切斷,無法直接把腦落到心,用心去感覺、順著心的流動去生活,於是回不去那個無限的、永恆的一體意識。

我們總想透過「努力」去成就永恆,楊定一認為這是被頭腦給限制了:「我過去也提過,一些作家畫家音樂家科學家最好的作品,都是在『空』的狀態中出來,也就是說一個人在這種時點,左右腦是均衡的,好像突然變成生命帶著我們做,這種狀態是一種大聰明大智慧在帶領我們,所以首先要靜下來。靜下來有很多方式,你可以說靜坐也是一種儀式,一件事情你只要重複去做,就會形成一種儀式,從另外一個角度,你也可以講說透過這個重複的動作,重複做,我們可以把腦落到心,交給身體。」

腦,必須透過分別、比較、二元對立才能運作,楊定一說:「腦的邏輯是一種比較的邏輯,是一個線性的邏輯,有一個因果的關係;身體不一樣,身體不是每一個角落都受到神經的影響,我們身體好大一部分不直接受神經細胞管制,反而比較接近一體意識,也就是一種無思無想的意識。透過儀式,我們從腦的層面落到一體意識的層面,讓這個一體意識帶著我們走,也因為如此,每一個人只要習慣做儀式,就會感覺心裡面很安靜,很舒服,甚至有一種歡喜的經驗。」

表達敬意與尊重   讓心靈安定 無思無想

雖然楊定一認為「沒有儀式就是最好的儀式」,但他也明白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是很好的途徑,進入專注凝神,「透過一些重複的動作、行為、甚至念頭,把注意力集中,可以把腦暫時挪開,擺到一邊,進入一個無思無想的狀態。當然任何動作都可以成為儀式,如果再加上一個神聖的念頭,比如說敬神拜佛等,這些會讓我們感到一種尊重,儀式才會產生我們希望賦予它的意義。但其實不需要,儀式不需要有宗教,因為人從來沒有離開過神,神也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如果理解到這一點,倒不需要用一個偶像或形象去綁住自己。」

多數人們會進行的儀式,都是從宗教留下來,「因為說到儀式,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神,所以我們重複這些動作,表達最高的尊重與敬意,把這個神聖的永恆感帶入生活當中,這樣很好,可以讓我們心靈安定下來。本來很混亂的身心、很多的情緒,儀式當中我們發現靜下來了,所以這些儀式當然有安靜的作用,不能小看,但這些儀式與真正的現實有什麼關係,還是需要自己去參、去找,這些重複是一個入門,是一個切入點,讓我們把全部神聖的生命找回來。而我強調的觀念是,一般人的神聖儀式還是有個分別,有我有你,有神有主有聖人,但全部的生命,本來就是神聖的,透過我們而把神聖的一切帶到人間。也就好像全部的生命想透過我們每一個人,知道它自己本來就有的神聖的一面。這種意識的轉變,怎麼擋都擋不住。最多,我們只能配合它。」

【魅麗雜誌 112/113期/ 1+2月號】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