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感恩的心是最佳利器

親和力是魅力行為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能夠讓別人喜歡你、相信你,進而想要幫助你。可惜的是,對大多數人來
說,難以明顯展現親和力。

首要之務是你必須先對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抱持熱情,特別是自己的生活;這裡談的熱情,是指廣義的感恩之情。對於平時不習慣與人互動的人而言,感恩的心是最佳利器,能夠賦予我們魅力十足的親和力,卻不必刻意與其他人互動。

感恩、善意與慈悲心

感恩的心態是所有負面情緒的解毒劑,它讓你專注在「已經擁有」的事物上,無論是實質的物品、經驗或是親密關係。感恩的心是個絕佳的引線,把你拉回到當下,立即賦予你信心與親和力。藉由感恩增強魅力的方式也令人嘖嘖稱奇。

一旦進入感恩的心態,你的肢體動作瞬間就會產生變化,從頭到腳徹底改變:你的臉部線條變得更柔和,身體更放鬆,肢體語言同時散發出親和力與某種難以撼動的信心,能讓周遭的人眼睛一亮。

對大多數人而言,感激之心不是想升起就能如願的。因為人類生來就有「享樂適應」〈hedonic adaptation〉的天性,我們習慣物質生活帶來的快樂:將幸福視為理所當然。許多客戶向我抱怨,每當有人跟他們說:「你應該心懷感恩。」他們的心情只會變得更糟,反而會因為自己無法感恩而忿忿不平或心生愧疚。

有個方法可以幫助你激發感恩的心:專注在當下感受到的小小幸福。前陣子跟人在餐廳談事情時,我就專注在一些小小的喜悅:從窗外灑進來的陽光、蔚藍的天空、服務生送來正確的餐點,或只是開心的看到桌上有番茄醬可用,而且很美味。

另一個強化感恩的好方法,則是透過第三人的觀點來看自己的人生,用正面的角度描述自己。譬如你可以這樣描寫自己:「瑪麗過著相當棒的人生,真的!她有穩定的收入。許多人得付出身體勞力以換取工資,還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她卻能夠在辦公室工作。公司的人對她很和善,大多數的同事也很尊重她。親朋好友喜愛、欣賞她,也真心關心她。她是個很好的朋友,時常主動向需要的人伸出援手。今天她的表現實在可圈可點:完成了一份詳盡報告、向某位幫忙的同事表達謝意,還去了健身房。」寫出生活裡細微卻很重要的事,這些都值得我們感謝。

感恩不僅是展現親和力前必備的首要條件,也是一項強有力的能力。即便深陷多麼難受的情境,都能引導你回到正面的心理狀態。此外,它還連帶一項附加價值:你的安全感與自信心也會隨之提升。

善意與慈悲

你是否碰過讓你覺得他是真心誠意為你著想的人? 對此你有什麼感覺? 你應該會覺得非常窩心,感覺愉悅! 善意是展現親和力、讓別人感到窩心的最佳利器。當你真心為對方著想,你會覺得彼此之間拉近許多,這種親近感會反映在你的臉上,對方也會認為你親和力十足,你的魅力指數也跟著飆升。

由於善意能釋出催產素和血清素流遍你全身上下,所以你的感覺會變好。此外,令人玩味的是,善意會降低互動時欲達到預設結果的渴望。當我們的目的只是想展現善意,身上反而沒有那麼大的壓力,我們不再汲汲營營,也不必辛苦把所有事情推向自己預設好的方向。由於我們沒那麼在意互動的結果,反而可以感受並釋放出魅力無比的信心。

所謂的善意,就是純粹希望對方好的心態。你可以把它想成是心裡的一處肌肉,就算你的「善意肌肉」已經萎縮,還是可以練回來。針對初學善意的人,我有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在你想要釋出善意的對象身上,找出三樣讓你欣賞的特質。不論談話的對象是誰,找出三件值得欣賞或讚美的事物,就算芝麻小事也行。當

你開始搜尋正面元素,你的心理狀態會跟著改變,全身散發出的肢體語言也會變得不一樣。

心思專注在希望別人好,就能讓他們散發出溫暖

有些情況是,或許因為我們想要釋出善意的對象難相處,或許對方惹得自己惱怒或憤恨,又或許因為對方太遙不可及了。碰到這類情況時,不妨試著超脫善意,進一步深入同理心與慈悲心中。

善意 是指你希望某人好,但不必知道他們的感受。

同理心 是指你了解他們的感受,或許你曾有類似的經驗。

慈悲心 則是善意加上同理心:你很清楚他們的感受,而且你希望他們好。

你的意願很重要:只要一心替他人著想,便能正向改變自己的肢體語言。光是這樣就足以讓對方覺得你真心在關懷,而這也是魅力的核心元素之一。

自我慈悲

到目前為止,我們談的親切感都是對外,亦即對別人或對生活展現出親切感。然而,親切感也可以對內,也就是對我們自己展現─這就是所謂的「自我慈悲」能力。它聽起來〈也感覺起來〉不大討喜,卻足以扭轉我們的人生,當然,它同樣是強化魅力的良方。

首先,讓我們先釐清三個關鍵要素:
自信〈self-confidence〉 我們對於自己做好某件事或學會做某件事的能力具有信心。

自尊〈self-esteem〉 我們認可或尊重自己。自尊的多寡,通常是透過比較而衡量出來的─有時跟別人比較,有時跟我們自己內在的標準比較,之後再決定要認可自己到何種程度。

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 我們關心且善待自己,尤其在我們碰到難熬的情況時,能否依然對自己好。

自信十足、但自尊與自我慈悲都很低落的人其實不少,這些人就算清楚知道自己很有能力,但不見得欣賞自己,一旦失敗還會嚴厲苛責自己。自尊比較像是雲霄飛車,隨著我們跟別人比較後產生的看法起伏。自我慈悲指數高的人,對於每天遭遇的挫折,會展現較高的抗壓性;在遇到難處理的狀況時,譬如收到他人毫不掩飾的直率回應,也較少產生負面情緒。自我慈悲能力愈強的人,責任心通常愈大,能夠對事件結果負起責任。所以自我慈悲是判斷對方是否可靠的依據。

行為科學研究證實,自我慈悲的指數愈高,自悲自憐的程度就愈低。你不妨這樣來看兩者間的區別:自我慈悲的人覺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是運氣不好;自悲自憐的人則認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很不公平。也因此,自悲自憐會帶來忿忿不平或尖酸刻薄,而且覺得自己遭受孤立,感到孤獨。相反的,自我慈悲往往帶來更強烈的社會連結感。

生活不如意時,我們難免會認為別人過得比我們好。不妨換個角度想:每個人都會經歷你現在的感受,有人早已走過,其他人遲早會遇到。一旦你開始這麼想,就會明白自己跟其他人經歷到的事沒兩樣,因此不再覺得自己孤伶伶,失去依附。

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意念─你想不想善待自己?

摘自《魅力學》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