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日 星期四

【湛宇天夜】《修煉你的專注力》

「修行」是在修什麼?很多人修到後來,都在到處「修理」別人。講得修行有多好,不修會遭天譴,話語越講越偏激,他的行為可沒有他嘴上講的和樂圓融,只想讓人敬而遠之。



這真是奇特的現象。

吃素、念經、加入某個宗教或者門派就等於修行嗎?說到後來,使用傳統經文是在運用人類千百年集體潛意識的力量,信誠則靈。那麼不相信仙佛,只想信任自己的力量,又該如何「修行」?《修行是什麼

小湛談過我初開靈通的時候被靈性前輩嚇到過,因為他修行多年,剛出茅廬的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付人性的惡意在靈界橫行無阻的狀況,是我的靈魂Mulo引導我往內凝聚力量,別去管外在的紛擾與鬥爭,我才能讓個人的能量場穩固,不再被侵擾。《往事人際,修行者的心態造成的靈界傷害

小湛很好奇,那些有宗教背景的人扣除掉飲食習慣、信仰狀態之外,和一般人究竟差在哪裡?祂們照老樣子不會給我答案,要我自己去觀察。

直到近年來我才恍然大悟——所謂的修行,其實是在修「專注做一件事情的力量」。

所有的宗教門派都要求信眾「虔誠地仰望上師/神尊/超人般的存在」,念誦經文、秘訣,幾字箴言等等……我過去花了幾年認識幾方門派,看著他們有組織的訓練幹部,常態保持大小活動與讀經會的同儕督促,到最後,都是要「加強信仰,更深入地堅信組織的宗旨」,這不就是凝聚專注力的方式?

即使每個人入門派的理由大不同(消除業力、希望別再來地球、人生一凡風順、或者高人一等),或許也是要感謝我能看到他人的能量場吧。我不會深入看人心以及其他的隱私,那在靈界是犯法的行為;我只是看人外表的能量場,就像是容貌,尤其情緒的變化,更牽動外在能量場的放鬆與緊繃。

我注意到一些高階信徒(大師兄等師父的愛徒)不一定像是師父說的表現完善。當大師兄被叫到台前示範作大禮拜等標準行為,我看見恐懼與退縮又驕傲的氣場——既高興深得信賴,又擔心被看出破綻,恐懼是最多的部分,擔心不完美,被嘲笑……有時候我太專注看著對方氣場的流動,突然瞥見對方原生家庭的創傷,我就趕快轉開頭不看了。我不想得知對方的隱私,我只是想知道那些人在世俗的「成功標準」之內,他們真的有獲得內在的和平嗎?甚至連那些師父本身,也經常在浮躁的情緒,像是頭上會冒出缺乏金錢的焦慮,擔心不被信徒喜愛,急著想控制群眾的意願,可是表面的神情卻很淡定。

多年看下來,我覺得人們外在形象的完美,和內在的和平,可能是截然不同的狀態,甚至極可能天差地別。

反而我會在意想不到的領域,看見某人的能量場散發平衡的七彩光——放鬆、坦然,喜樂,圓滿的鬆緊。例如享受創造的藝術家,分享助人經驗的弱勢族群基金會董事,深愛與孩子們相處的晨光時間志工媽媽,熱愛唱歌的歌手身上;甚至是賣菜的攤販愉快地向顧客介紹他的菜有多健康,花了多少心力來照顧。

這些市井小民散發著享受人生、坦誠地接納自我,樂於分享的愛的氛圍,擁有修行人追逐多年的完美能量。

我所見到的修行者都太緊繃了,擔心念經不夠完美,修道要更高一層,或者忍不住私下與同伴相互競爭比較誰更獲得師父的寵愛(我看起來就像是兩位人士表面面帶微笑,背景卻天閃雷劈的鬥爭能量)。

而這些修行者在他們的法規教條下都要求定時、常態地保持宗教的行程,鍛鍊他們的專注力,至少他們在進入進修的狀態都非常地專注,這就是修行者和一般人最大的差異。

他們持續地、有規劃地保持靜心、冥想、禪修、僻靜,或者任何能集中注意力的訓練,這使得修行者可以比一般人更快的集中全部精神,發揮願力——只是那個願力是適合他的嗎?這當然額外談。如果具有專注力心態卻不好的修行者,就會運用這份專注力詛咒他人(即使他只是認為討厭其他人無妨,沒人知道就好),但是這份集中的意念就會在靈界化為行動力,真的對目標下毒手。

記得有些古老的修行方式是在瀑布下冥想嗎?或者其他的鍛鍊?說到後來都是在訓練人們集中意志力不會被環境分散,能夠專注地活在當下。只是有時候又會變得偏激,無視於身體的苦痛,與身體失聯,造成身體細胞的痛苦而反抗(產生病痛),只能說,修行/集中注意力和意志 究竟要怎麼拿捏輕重,要看每個人的狀態來討論。

也由於修行者常態訓練著集中專注力,只要起心動念不喜歡誰、產生對他人的靈界攻擊性,便會造成相當大的業力回饋。

所以如果真的要鍛鍊個人的意念,更要回歸自我身上,覺察自我的狀態——我發現我的黑暗面,我接納我的黑暗面,探討這份黑暗面從何而來?逐漸地抽絲剝繭,感受到自己的恐懼和抗拒,有耐心地觀察過往的疙瘩,這段過程中沒有其他人,不會引發對外在的攻擊,只有持續的愛、接納、包容與詢問,直到內在的黑暗被你的愛分解,回歸於你,而你更加完整,這也與其他人無關。

如果覺得短時間無法接納這些資訊量,那就先放著,對自己寬容也是一種方式,但是要記得,先訓練自我保持生活上的穩定,未來多得是機會讓我們深入內在的陰影。

說到後來,人心的專注力就像是兩面刃,要嘛往外針對其他人,幻想個人是真神/成佛 降臨想要統治/控制其他人們獲得認同感;要嘛就是往內,回歸和自我的關係,往內深探我與世界的關係,投入深深的愛,面對內在各種抗拒與拉扯,直到有一天獲得內在的和平,能夠享受個人的生命早就與整個世界接軌同在。

當然把注意力往外走是比較容易的方式:證明自我,獲得金錢與權勢,享受人類社會的光彩與榮耀,這是多麼大的誘惑和慾望?你的物質生存可以獲得滿足,你被眾人敬仰,這些光輝能夠讓你無視內在的黑暗,只剩光明,彷彿這些黑暗從來不曾存在……

四處「修理」人們的「修行者」,仗著「修行」之義迴避自己不敢面對的低自尊,或者以為修行已經抬高了他們的地位,轉而想控制他人的人生,想獲得崇拜、虛榮感等外在力量。越是修他們的「自我感覺良好」,越會大力抨擊「別人都不好」、「你們都不努力」,甚至仗著「神明代表」的身份,意圖用更多的權威換來人們的敬畏與控制權。然而實際上惡意和攻擊滿載,已經和良善與慈悲背道而馳,自己卻毫無覺察。這也像是種過度沈迷的自戀,而無法自拔的現象。

不過靈魂是永恆的,對靈界來說,人生不過短短幾年,靈魂早晚會面對未修補的創傷、破碎與業。陳舊累積的壓力越是不管,就會像滾雪球越來越大,我們可以選擇立刻面對,或者假裝自己根本不需要面對。

所以,我還是傾向於建議人們好好地生活,可以保持靜心的習慣,或者保有宗教信仰也無妨。每天留個十分鐘以上回歸自我,專注於呼吸也好,唸經文也好,看內在的光芒也好,甚至做瑜伽、畫圖,做任何你喜歡與享受的事情,是慢慢的、不疾不徐的,讓你的意志能夠集中,持續地鍛鍊。最後都要回歸於心——與你的各種層次整合。

與情緒整合、與內在小孩整合,與高我本靈整合,與神性整合,與源頭整合……這會是一輩子的功課,因為生活持續地鍛鍊我們、使我們分心,這是最嚴格的修煉,讓我們感到自己的脆弱與無價值感,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看到這些壓力的呈現,能夠接納破碎的我。

「修行」不是高高在上的名詞,修行不存在於天界與其他世界,修行存在生活之中,在此時此刻,在呼吸之中,在你我的內心之中。

「修行」和錢,甚至和業力因果無關,修行是修「和自己的關係」,能夠有耐心的,更清楚個人的習性、狀態與問題,從自己當中看見情緒的悲歡離合,見到自己的傷痛與破碎,甚至任何不堪底下的陰影,於是憐憫產生了,同理發生了,看到別人的問題,彷彿見到過去的自己,自然不再咄咄逼人。

「修行」彷彿回到生命的起點,如果對自己有足夠的專注與理解,那麼未來前往任何地方,做任何事,對待人事物,都有愛了,耐心了,以及滿懷尊重和慈悲。

能夠隨時隨地集中我們的意志展開行動,便是修行的意義。


#要注意:看手機、電視、玩遊戲,我們的注意力是被媒體吸引走了,根本沒有回歸自我,是本末倒置喔。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