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最不需要動腦筋的運動,但是什麼是「正確」的呼吸方式?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答案非常令人訝異,原來「嬰幼兒」的呼吸方式,才是最好、最自然、最正確的,但隨著年紀增長,反而忘記我們的本能:「如何呼吸」。
台灣瑜珈提斯協會創會會長唐幼馨表示,多數人在呼吸的時候,容易落入一個陷阱,不經思考吸、吐氣,往往是屬於呼吸不完全的「淺層呼吸」;然而,要達到完整的氣體交換,應該要進行所謂的「深層呼吸」。
淺層呼吸和深層呼吸的差異在於呼吸的深淺程度。淺層呼吸是僅止於胸腔的氣體交換,也就是所謂的「胸式呼吸法」,氧氣只能到達肺的表面;深層呼吸則是吸得更深、吐得更徹底,讓氣體可以在深層的肺泡,也就是肺的底部進行交換;更進一步地說,就是所謂的「意沈丹田」,運用「意念」將氣傳至丹田的位置,運用腹腔進行呼吸,也就是所謂的「腹式呼吸法」,可以回歸到我們人的核心部位,在此蓄積能量並且滲透至身體的骨骼肌肉等各部。
「胸式呼吸法」容易因為呼吸次數太過頻繁短促,導致沒有將氧氣導至肺部最深層的肺泡,而無法進行完整的氣體交換。進入體內的氧氣不夠充足,會造成二氧化碳殘存體內,而進入缺氧狀態,所以就會開始覺得頭腦昏沈沈、想睡覺、精神不集中,甚至容易造成肩頸緊繃、習慣性的酸痛。但「腹式呼吸法」可以帶動深層的肌肉群,訓練到背部的肌肉群,產生一股深層的能量去按摩體內中樞的臟器,可調節內臟機能、強化全身的血液循環、提升血液中的含氧量。
就科學的觀點而言,吸入的氣體不能穿越肺部、橫隔膜、胃再傳到丹田處(肚臍的位置)。但就瑜珈提斯的觀點而言,意念的力量可以是無窮的,甚至可以改變任何物質的型態和能量。唐幼馨指出,只要在呼吸的時候,運用想像力,每一次呼吸都吸到至肺的底部,並且試著運氣到肚臍的位置,感受每一次呼吸的能量,用心去享受每一刻呼吸的當下。
練習瑜珈提斯的時候會消耗很多體力和能量,深層呼吸才能讓身體中的氣完整地交互作用,才不會做幾個動作就氣喘如牛!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運用腹式呼吸法,久而久之就會發現,心情比較不那麼容易暴躁,身體也會變得更健康喔!(本文文案擷取自『一天十分鐘,養命瑜珈提斯』一書,由凱特文化發行。)
■ 胸式呼吸法與腹式吸法的比較
1. 淺呼吸(胸式呼吸法):將空氣吸入肺部,使胸腔鼓起,再將吸入肺部的空氣,全力吐出。
2. 深呼吸(腹式呼吸法,或稱橫隔膜呼吸法):將空氣慢慢吸入肺部深層,在進行氧氣及二氧化碳交換作用後,向下運氣至「丹田」。
0 意見:
張貼留言